“生物新材料的名片”--凱賽生物以創新帶來輕量化材料啟示

來源:發布易作者: 中金在線日期: 2020-11-20點擊數:

  • 1
  • 2

11月15—17日,由中國合成樹脂協會主辦的中國合成樹脂新材料產業發展大會于??谑新≈卣匍_。作為行業內首屈一指的高規格盛會,此次會議以“繼往開來、自強不息、把握機遇、創新發展”為主題,眾多業內精英及智庫專家云集,就后疫情時代行業所面臨的的機遇與挑戰以及“十四五”期間行業亮點、產業鏈安全與產業融合、綠色循環經濟等議題進行深入研討。

會上,中國合成樹脂協會會長鄭塏發表致辭,在大變革的時代下材料行業風云變幻,但腳踏實地、堅守創新最終將被證明是開創行業嶄新未來的唯一途徑。值得注意的是,在展望材料行業發展新趨勢時,與會院士、專家關注的主要議題就是材料行業面臨的碳減排和碳中和,特別是合成樹脂將被要求“原料可再生、產品可回收” 的挑戰和機遇。提到應對碳減排給高分子材料行業帶來的極大的產業機會莫過于新能源汽車和風電等領域經量化。通過采用輕量化的金屬和非金屬材料,主要包括工程塑料以及各種復合材料,在不影響材料自身強度的情況下,降低自重,從而帶來更好的經濟性和環保性。

行業的進步離不開思想的碰撞,合成生物行業領軍企業凱賽生物董事長劉修才發表題為《生物基聚酰胺研究進展及應用場景》的主題演講并簡要介紹了公司推出的三款生物基聚酰胺工程塑料產品,為輕量化材料的發展提供一種解決方案——熱塑型耐高溫生物基聚酰胺。

耐高溫生物基聚酰胺:輕量化材料的最佳選擇

凱賽生物生產的生物基聚酰胺ECOPENT?1273為中粘度產品,具有低翹曲、抗浮纖、長期耐熱性能優異等特點,可廣泛用于汽車、軌道交通、電子電器、消費品、工業品等領域。而生物基聚酰胺ECOPENT?2260由于阻燃性好,且其優良的低熱釋放性能,在同等阻燃條件下機械性能、阻燃效率等優于尼龍66,在電子電氣行業的接插件、開關外殼,以及汽車發動機周邊等零部件領域應用前景廣闊。

凱賽推出的生物基聚酰胺ECOPENT?6300為一款高溫聚酰胺產品,熔點為300℃左右。其機械性能遠優于尼龍66,與市場上其他高溫聚酰胺等相關產品相比具有更好的流動性,應用場景主要包括汽車、電子電器、消費電子、風力發電、軌道交通、航天以及工業建筑等行業。

如果說材料行業的上半場滿足的是人民衣食住行和國民經濟配套基礎原材料的需求,解決“量”的問題;那么下半場,材料行業的主要任務就是實現國民經濟戰略新興產業和人民高質量生活品質的追求。凱賽生物通過生物法不僅制得質量更輕、物理性質更優的耐高溫生物基聚酰胺,更為值得關注的是,生物基聚酰胺ECOPENT?6300相對于需要固相增粘的高溫尼龍生產效率提高了10倍,因此其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都大幅度降低,同時極大地拓展了人們關于輕量化材料的想象空間,凱賽生物正不斷探索材料行業的下一個“新大陸”。

繞過“卡脖子”創造新局面

凱賽生物通過研發創新不斷開發出性能各異的生物基聚酰胺產品,不僅能滿足材料輕量化的市場需求,對擺脫我國在碳纖維領域受到的技術制約同樣意義深遠。

在目前的汽車輕量化材料中,碳纖維憑借其比金屬鋁更輕的質量,高于鋼鐵的強度,還能耐高溫、耐腐蝕、耐疲勞、抗蠕變等特性逐步成為該領域輕量化技術的主流趨勢之一,并成為世界各主要汽車制造強國政府確定的主流產業方向,但受制于復合材料的生產工藝,我國在碳纖維行業長期處于“卡脖子”的狀態。

碳纖維生產的一個關鍵復合輔材就是環氧樹脂。環氧樹脂具有優良的物理機械和電絕緣性能,附著力強,能將碳纖維粘接在一起。但目前國內生產的高端碳纖維,所使用的環氧樹脂全部都是進口的。早在上世紀90年代,日本東麗就掌握這一技術,其巨大的領先效應使得我國在該領域的追趕,還需要一個漫長、繁復的過程。

科技日報曾推出系列文章報道制約我國工業發展的35項“卡脖子”技術,環氧樹脂便位列其中。作為熱固型,環氧樹脂的回收利用還沒有技術方案,而限制不可回收的一次性樹脂的使用已經成為眾多國家治理環境問題的一項重要舉措。汽車和風電等產業利用高性能、可回收的熱塑性材料替代環氧樹脂是必然趨勢。而凱賽生物的耐高溫生物基聚酰胺憑借其 “原料可再生、產品可回收、高性能化、成本優勢”的特點,有望完全替代環氧樹脂,生產出性能更優、應用場景更廣的纖維增強復合材料,不但解決該領域的“卡脖子”難題,而且還將領跑整個行業。相信隨著對這一先進材料的深入研究和開發,其應用將可能拓展到人類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


當前,全球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飛速發展,新材料的市場需求日益增長,而國內經濟轉型,制造業升級也進入關鍵期,正所謂“一代材料,一代技術”,新材料產業發展面臨新的歷史機遇。但目前我國在材料行業的技術水平、人才儲備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而正是像凱賽生物這樣不斷探索行業邊界的企業引領著我國材料行業實現一次次突破。
正如近日任正非在C9高校校長一行來訪座談會上所說,“我們國家要重視裝備制造業、化學產業?;瘜W就是材料產業,材料就是分子、原子層面的科學”。因為他認為“將來新材料會像基因編輯一樣,通過編輯分子,就能出來比鋼鐵還硬的材料”。而事實上,凱賽生物已經通過基因編輯的手段解決了關鍵新材料生物合成的技術瓶頸,并且實現了新材料的大規模產業化。新材料代表著材料產業的最前沿科技,更是未來制造行業的發展方向。當前,該領域“卡脖子”的問題主要集中于工程科學、應用科學方面,未來國家需要更多的頂尖人才和交叉創新人才,才會在這兩個領域有突破的可能。在這場艱難但必經的征途中,凱賽生物的身影走在了最前方。